北部湾畔,开放潮涌。 5年前的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正式揭牌。 从最初的蓝图构想,到如今的欣欣向荣,钦州港片区不仅是面向东盟的开放前沿和窗口,更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一批批重点项目开花结果、一系列创新制度落地生根,将这片58.19平方公里的“试验田”精耕为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高产田”。 牵住制度创新“牛鼻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5年间,片区聚集外贸企业355家,今年上半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01亿吨。这道“开放之门”如何“磁吸”更多资源?又将如何拥抱更大市场? 钦州港跃升至全国港口集装箱港口前10强,在全球集装箱大港排名跃升至前30位。今年上半年,钦州港首次实现半年吞吐量破亿吨。 从“新”出发 形成200多项“钦州特色”制度创新成果 创新,是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天然使命”。一项项“从无到有、从断到连、从繁到简、从散到集”的新制度、新模式,为全国、全区提供经验,也为企业稳外贸拓市场开辟了道路。 5年来,钦州港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紧紧围绕“一港两区”战略定位,在全面落实总体方案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基础上,持续开展差异化探索,大力推进机构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等系列制度创新,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投钦州电厂三期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建设生产的强劲热潮。 当前,钦州港片区承担广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的94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落地实施;累计形成200多项“钦州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4项已获全区复制推广,占全区169项的43.8%;累计向商务部报送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18项。其中,“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等10余项改革分别获国家有关部委复制推广、评为典型案例、借鉴推广或表扬通报。 在改革创新强力推动下,钦州港片区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近5年,钦州港片区GDP年均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1%;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33.7%;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1.5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4%。其中,2023年GDP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8%;外贸进出口增长20.1%;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 钦州港片区持续深化海铁联运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港口能力和辐射力。 向“实”前行 搭建千亿级产业链的“四梁八柱” 开放的东风不断吹拂,在钦州港片区这片“试验田”上,制度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做优产业链,正在形成一片片“高产田”。 眼下,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现场,吊车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该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是中国石油在南方地区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炼厂。“选择钦州落户得益于其区位优势紧靠海边,紧邻东南亚,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PMT2经理、党支部书记魏铁锋说,“项目投产后,对填补区域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空白、满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市场需求、打造面向东盟的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我们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超过40项,抢抓RCEP生效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机遇,持续强化产业链强链补链,初步搭建了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林浆纸、电子信息等5个千亿级产业链的‘四梁八柱’。”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协调指导局局长叶俊介绍。 钦州港片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打造时尚宜居宜商城市功能区。 目前,钦州港片区已累计新增设立企业超过3.8万家,其中外资企业355家;已投产及在建的工业项目超过150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4家。钦州石化产业园工业产值已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千亿级专业化工园区。预计到2026年,钦州港片区工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此外,钦州港片区还不断创新推动中马合作深化,助推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不断走深走实。据叶俊介绍,片区不断推进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推动“关丹港—北部湾港—中国川渝多式联运航线”首开;成功构建首条中国—东盟燕窝跨境产业链;推动中马两国棕榈油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发展,引进建设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产业基地等项目。 钦州港片区依托中马“两国双园”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马来西亚毛燕进口加工特色业务,成功构建全国首条中国—东盟燕窝跨境产业链,为推进中国—东盟特色跨境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从拿地到开工也就几个月,园区管委会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极大。”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有限公司内审部总经理潘南达表示。公司落户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注册资金达3000万美元,按“两国双园”规划深耕棕榈油产业链,该项目的落地将为钦州港片区粮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带来新动力。 期间,钦州港片区探索构建再生金属跨境产业链和进口绿色通道,实现马来西亚关丹港首批70吨再生铝锭运抵钦州港;扎实推进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建设,创新实施西部省份面向东盟飞地经济合作,全面实施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政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5项跨境金融创新试点业务范围三次获人民银行同意拓展,业务量累计达417亿元。 2023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双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百名,其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排名第83位,同比提升129位;钦州综合保税区在2021、2022年全国综合保税区综合评估中分别排第61和第53位,连续两年进位且位列广西4个综合保税区第一。 广西在建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顺利实现全线贯通,为大桥冲刺2024年通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乘“风”而上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挂牌建设五年来,钦州港片区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明显提升。 抢抓广西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新机遇,中谷海运集团“选中”钦州港,并投资建设中谷钦州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项目,20个月内就完成建设投产。“这得益于钦州港片区高效的服务、便捷的审批流程。”该公司业务总监张锐称赞。 中国船舶集团广西公司建造的109米滚装船在中船广西钦州基地顺利下水,标志着广西在建最大滚装的首船正式转入码头舾装和系泊试验阶段。 一直以来,钦州港片区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模式,持续深化商事登记服务改革,先后承接自治区级和钦州市级行政权力事项363项,最大限度实现了“园区事片区办”,企业注册登记实现“秒批即办”。 钦州港片区不仅充分利用沿边临港产业园、自贸试验区政策辐射效应,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等新平台建设,建成三个片区首家“RCEP+法律服务”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还不断深化海铁联运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持续提升港口能级,加快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朋友圈”拓展到18省72市152个站点,实现西部12省区市全覆盖并拓展到华北、华中地区;在运营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达70条,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18个港口。 今年上半年,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1亿吨,增长10.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5.6万标箱,增长20.2%。 此外,钦州港片区还建成广西首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暨全球首个U型工艺全自动化码头,具备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向通航、30万吨级油轮通航能力,钦州港进入全国最大装卸能力港口第一方阵,跻身全球集装箱大港50强排第30位,国际门户港竞争优势日益凸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1亿吨,增长10.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5.6万标箱,增长20.2%;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5536列,增长22.7%。 钦州港片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向海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强化产业链强链补链,初步搭建了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林浆纸、电子信息等5个千亿级产业链的“四梁八柱”。 五载恰风华,从“新”再出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改革举措。站在新起点上,钦州港片区将聚焦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战略任务,加快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 来源丨融媒体记者 陆燕 通讯员 黄海志 图片丨融媒体记者 赵冠雄 王平 编辑丨黄宇琨 校对丨颜兴 审核丨罗立彬 ❀ ❀ 2024年“中国梦·劳动美·运河情”钦州市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征集! ❀ 原标题:《非凡五年,一路向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