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泾县以“补短板、强基层、保民生”为工作主线,积极主动开展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实现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合理配置村医 扩大村医来源 该县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实际需要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村卫生室。目前,该县130个行政村有124个行政村均有设置1所村卫生室,11个乡镇有7个行政村为卫生院或分院所在地而未设村卫生室,桃花潭镇查济村菥荻组因位置比较偏远增设一所村卫生室在菥荻组。按照每千名服务人口配备1名村医的原则,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都有1名合格村医为村民提供服务;常住人口较多行政村有2—3名村医(如黄村镇安吴村卫生室、云岭镇建设村卫生室等),村卫生室的合理设置保障了农村居民正常享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农村群众看病就医基本需求。 因该县村医老龄化明显,为缓解村医老龄化问题,该县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从2020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招录一批订单定向培养的村医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以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县财政补助学生学费每人每年3900元,另给予每人每年4500元生活补助。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到村卫生室工作需至少履行6年服务期,服务期满后方可流动或参加社会各类招考。2020—2022年共招录58名学生送到目标院校培养。此举将有效地解决村医青黄不接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基层卫生网底,为基层群众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实施基础建设 保障政策落实 该县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22年县政府民生实事完成新建10所村卫生室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分三年时间逐步完成建设任务,主要建设内容为补齐基础设施修缮、医疗设备更新补充等标准化建设短板, 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境,提高群众获得感,同时也改善基层医务工作者执业环境和设施设备。 该县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足额保障村医收入,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等政策。持续落实在岗村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推进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机制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2022年起村卫生室运行经费提高至6000元/年,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村卫生室倾斜,用于加强村和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偏远山区或服务地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的村卫生室给予1000—5000元补助。该县将村医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下拨,确保专款专用。 加强人才培训 提升服务能力 针对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才能力提升问题,该县积极开展医疗服务人才能力培训,2022年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计划安排培训158名乡村医生、20名执业(助理)医师和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医师。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民生工程及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能力培训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2022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完成了6名“千医下乡”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帮扶、对17名乡镇卫生院人员和60名在岗村医业务能力进行了提升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还完成了158名乡村医生、20名执业(助理)医师和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医师培训。 该县还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及中医适宜技术和慢病管理能力培训,持续推进村卫生室能开展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通过帮扶也更加促进了医防融合,让群众逐步理解“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真正意义。通过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宣传培训 强化督导考核 该县通过微信公众号、制作小视频、发放宣传品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和国家惠民政策,真正做到卫生防病知识和国家惠民政策进村入户。乡镇卫生院利用“3.24结核病防治日”“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5.19家庭医生宣传日”等开展宣传。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城乡居民了解和参与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主动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来。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卫生政策、知识知晓率,为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该县对照相关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基层医疗机构针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差,确保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一过关、逐一达标,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应用,做到工作数量、质量牢牢与经费补助挂钩,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全县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李希蒙 左凤云) (责编:范晓琳、宫礼)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