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贵阳人才招聘网

当前位置: 贵阳人才招聘网 > 找工作 > 文章页

201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时间:2024-09-02 15:5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2 次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11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同时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和城市版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5年,中国语言文字工作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宗旨,以科学规划“十三五”事业发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11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同时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和城市版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5年,中国语言文字工作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宗旨,以科学规划“十三五”事业发展为核心,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积极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语言生活,全面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中国语言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语言文化交流取得新进展。

  一、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建设

  科学规划“十三五”事业发展,以“着眼大局、服务需求、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为原则,根据“战略性思维、系统性谋划、创造性操作”的要求,研究制定《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

  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国家语委组织架构,提升协调管理能力,增补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11个部门为国家语委成员单位,成员单位数增至29个。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督查制度,会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及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国语言文字督查工作会,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点评估。推动地方各级语委完成对21个二类城市、131个三类城市的评估,使全国通过评估的二类城市达到347个、三类城市达到985个,通过评估率分别达到87.7%和46.8%。研制区域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探讨建立县域语言文字工作监测体系,推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县乡、街道、社区延伸。

  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开展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完成500多万人次的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开展听障人员普通话培训测试试点工作。继续研制“国民语言教育大纲”以及中小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评价标准,出版《公民语言能力读本》。举办地方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本科高校语委和语委办主任培训班、语言文字工作骨干校长和园长培训班。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委托相关省区培训双语教师近2000人。加强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能力培训。建设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各基地在受托举办各类语言文字培训班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多样化的培训与宣传等活动。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努力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服务于“多元一体、民族和谐”的民族工作大局。

  地方语言文字工作特色突出。北京大力推进语言服务,编制我国第一部反映城市语言生活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海联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对黄浦区和市文广影视局的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执法调研;江苏出版《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黑龙江开展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巡回培训活动;吉林开通“吉林省语言文字”微信公众号;河北启动语言文字督查工作;浙江举办第三届大学生汉语口语大赛;湖北举办第四届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等等。

  三、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化建设

  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进展顺利,形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我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修订全面完成,获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会内部投票全票通过。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英文译写规范研制全面完成,俄、日、朝-韩文译写规范研制进展顺利。发布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等国家语委规范,《汉语拼音词汇 专名部分》《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等软规范。编辑出版《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举办8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班。继续开展列入“国培计划”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200余人受训。

  进一步完善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等重点资源库建设。启动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推动“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国家语言文字信息管理系统子项目”研发,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立法调研。设立了“政府政务新媒体的语言应用与政府效能研究”“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等一批语言文字信息化科研项目。

  四、打造文化传承品牌,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和首届“中国诗词大会”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加大中华经典资源库宣传和建设力度,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一期工程成果。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和规范汉字书写研修班、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研修班、全国高校书法教师研修班等共培训师资400余人。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发布了文史哲三大学科领域的200条术语及其英语译文,出版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二辑,开通“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网”。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启动,按计划完成了81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53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3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工作任务,基本建成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五、开展语言资源监测,服务社会语言生活

  开展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继英文版之后,韩文版问世,向世界介绍我国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引领中国语言学学术“走出去”。“第二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周年论坛”成功举行,全面总结《报告》“关注应用、服务社会、提升能力、促进和谐”的学术理念以及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举办“汉语盘点2015”活动,发布年度国际国内热字、热词,以及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引导民众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凝聚时代记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

  六、推进语言文字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

  充分发挥科研支撑作用。通过科研立项加强语言能力建设、阅读行动、语言与教育、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汉语国际传播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关键问题研究。修订《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开展“一带一路”语言战略专题研究,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语言规划研究行动方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调研,联合国家语委成员单位开展旅游系统、文化场馆、地名、商标广告和企业名称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研。开展台湾语文政策研究、海外华文国际影响力研究、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作用研究、外语政策研究、跨境语言与国家安全研究、政府网站语言监测研究等系列专项研究。

  推进语言文字智库建设,印发《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规划》,并指导智库建设试点。成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总数达到18家。设立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秘书处,推动各机构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举办语言文字应用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成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

  七、加强语言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

  举办第一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第九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制定《两岸语言文字科研项目指南》,开展“海峡两岸文字沟通趋同”等项目研究。举办两岸大学生汉字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和两岸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大会。拍摄两岸语言文化专题片《潮平两岸阔》(暂定名)。出版《两岸通用词典》《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启动“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第二期研发。

  对香港特区语言文字政策及使用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国家普通话测试机构继续与港澳15所高校和机构合作开展培训测试工作,全年共组织测试30场,7600多港澳人士接受测试。

  配合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开展“中德语言文化研习之旅”活动,促成中德双方在推进中国学术走出去、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意向。落实中法人文交流机制有关中法语言政策交流的目标。实施“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

  全球孔子学院总数达500所、孔子课堂1000个,注册学员超过190万人,分布在134个国家和地区,中外专兼职教师达到4万人。

  各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华文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受到重视。推动华文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华文教育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发展。

  八、关注社会热词,聚焦语言生活

  2015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一大批反映社会百态的词语活跃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廉”“互联网+”“恐”“反恐”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十大新词语、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出炉,语言生活热点不断。

  (一)新词语

  “互联网+、众创空间、获得感、非首都功能、网约车、红通、小短假、阅兵蓝、人民币入篮、一照一码”十大新词真实记录了2015年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状况,以及这一年中百姓心理、观念上悄然发生的变化。作为社会变化的记录仪和显微镜,年度新词语集中体现了这一年的语言变化以及社会变化。

  (二)流行语

  “抗战胜利70周年、互联网+、难民、亚投行、习马会、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屠呦呦、四个全面、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这十个流行语涵盖国际时政、国内时政、经济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如同一部恢弘壮阔的时代交响,奏出了媒体视野中的时代之音。

  (三)网络用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妈是我妈、主要看气质”,年度网络流行用语反映了一年来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感悟,是认识社会、感悟社会、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四)语言生活热点

  “两会”期间,有关媒体发布《2015全国两会“十大热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行各业的“热词榜”成为2015年中国互联网的一道特色风景。正式的排行榜达100余种,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算上自媒体,排行榜则达400余种,平均每天都有1.3个“热词榜”发布。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11:09 最后登录:2024-09-20 11: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