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各大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档案不当回事,已不是个别现象。据了解,在内蒙古各院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各地人才交流中心,被大学毕业生遗弃的档案还真不少。曾经在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举足轻重的档案,现如今已成为令不少毕业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我不知道档案里究竟有些什么,也不知道档案在毕业后该怎样处理,只听说办理档案存放手续比较麻烦,所以索性先不管它,需要时再说。”内蒙古财经学院应届毕业生包桂英,处理档案的态度在毕业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真不该不把档案当回事,觉得只要好好工作,档案一点都不重要。谁知就因为没有及时转档,职称评定被耽误了。”巴特尔懊悔地说。2年前,巴特尔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辗转了两三家单位,由于他没把档案当回事,所以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单位要查验其档案,他这才想起档案仍未转往单位。 “档案要记录一个人的经历、学历、职称等,表明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就业后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要用到档案。”内蒙古人才交流中心服务中心公共事业部张部长告诉记者:“在机关、事业单位,工龄作为工资、职务晋升、办理退休、享受各种保险的依据。如果不办理档案保存手续或档案丢失,就无法计算工龄,各种福利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另外,研究生的录取、入学,考取公务员后的政审及结婚证的领取等都要用到档案资料。” 内蒙古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王老师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已就业的学生,如果单位接收档案,可直接转档;如果单位不接收档案,可存放到人才交流中心。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可允许户口、档案留校2年。超过2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会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内蒙古人才交流中心服务中心公共事业部张部长特别提醒毕业生说:“档案不能自己保留,更不能私自拆封,按照规定,已拆封的档案是不能被接收的;即使把档案存进了人才交流中心,还需不断地往档案里添加新的材料,如学习培训经历、职务职称材料、表彰奖励材料等。很多档案自案主毕业后就是一片空白,这对其今后跳槽、升职、出国等都极为不利,因为档案里缺少必要的经历证明。”(莎日娜 赵弘) (责任编辑:) |